真玉
中国史前新石器时代所使用的各种玉石材料,因生产力的局限,多为就地取材,区域性较强,不同地区的原始文化对玉材的选择不同。现将我国史前新石器时代主要出土玉器分布概况及玉质鉴定和玉料来源之现状作一介绍:
由此可以看出史前人类已经能比较准确的区分出玉与石,而且各个地区所用玉料大多是闪石玉。人类为什么会在种类万千的石头中选择出玉呢?人类对美的意识,与生俱来,相伴一生,是人类的一种天然本性,也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类通过六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觉)来感知世界,通过大脑来分析、评判,美与丑、好与坏、苦与乐。美是在与丑比较后,人类所下的意识形态的定义,是在比较下产生的,相辅相成的,不能独立存在的。美的主题可以是世间万物,与天、地、人发生关系的一切,包括可见的、不可见的、真实的、虚拟的。中国人选择闪石玉是因中国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所决定,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信仰观与玉的物理特征相吻合,有共性。
玉的颜色:纯洁、纯净、纯正、柔和、宁静、沉稳、悦目。
玉的光泽:油脂光泽、蜡质光泽、半透微透、神秘含蓄、稳重、耐人寻味。
玉的质地:质地坚实、肌理细腻、硬度大、强度大、不易损坏。
玉的手感:通灵、光洁柔滑、亲手性强。对冷热变化呈惰性,冬天摸它不冰手,夏天摸它不感热。
玉的声音:清脆悠扬,悦耳、清神醒脑。
玉的重量:因密度大感觉坠手,有厚重感、真实感。古人有“玉多则重,石多则轻”,“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
玉的韧性:质地坚韧、刚柔相济,适于琢磨,不易崩裂,可塑性强,和田玉的韧性是世界所有岩石中之最。孔子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就是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研磨、琢磨玉器。
玉的稀少:玉是物华天宝,珍贵、神秘、难得、来之不易。上等的闪石玉产量稀少,是稀有宝石,符合稀者为贵的价值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产于新疆昆仑山下的和田玉,通过“玉石之路”被驮运到中原地区和地中海地区。是和田玉把地中海地区——和田地区——中原地区紧紧连在一起,后来才形成了“丝绸之路”——一条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友谊大道。到夏、商时这种来自传说中黄帝居住的地方“万山之祖”昆仑山的和田玉,开始成为王室专用玉。由和田玉制成的玉器是当时最高贵的财富,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奢侈品。和田玉以其无与伦比的精良品质,征服了历代的“鉴赏家”、“艺术家”、“收藏家”。并开始主宰中国玉坛,为与其他玉相区别,古人把和田玉称为“真玉”,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岁月长河中“玉”一词,是特指新疆和田玉。“玉”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宝石的代名词。
作者:马 毅
山东济南和田玉精品保真示范店--祥石斋